高寒雪山下
一个叫“麦地”的村庄
交通闭塞,经济落后
村民赤贫,温饱难继
10多年前虽实现通水通路通电
但仍有不少人户饮水困难
由于没有路灯
入夜后这儿就被黑暗和寒冷笼罩
贫穷像一座大山一样
压得人们喘不过气来
三年前
这大山深处的村子突然有“熊”出没
“熊大”默默守护着村民们
一次又一次往返城市与山村
带着西山法院的问候来到这儿
带来了粮食和水
带来了光亮和温暖
.....
脱贫攻坚没有局外人。在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掀起的这场大决战中,人民法院责无旁贷。西山法院坚持把脱贫攻坚工作当作政治任务来抓,投入大量人力、物力帮扶对口的村组,西山法院党组书记、院长杨越等院领导多次深入东川、团结、寻甸的3个扶贫点进行走访慰问。几年来,不断完善机制,创新思路,扶贫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,获得了帮扶村民的衷心感谢。
3年前,院党组委派司法警察大队队长熊云辉,带队帮扶东川区红土地镇蚌德村麦地小组。于是,这位大队长的扶贫工作,成为了西山法院脱贫攻坚的缩影。几天前,我们接到采访任务,要写一写扶贫工作,于是开始联系熊云辉。
“熊大?!”盯着手机屏幕,我哑然失笑。据介绍,这是一名在法院工作了34年的法警队长,一位受过伤、流过血、身经百“战”的硬汉。跟眼前这个萌萌的微信名、小孩们热爱的那个动画形象实在有些联系不起来。
直到这天,我们依约来到他的办公室。高大魁梧的身材伏在案头,写着材料。当被问到他卓有成效的扶贫工作时,“我就是完成院里交给的任务”,“我能做的有限,尽点力”,“全靠院里和领导的决策和支持”,“看到他们生活好起来,我真心高兴”......回答中充满了这类老实巴交的话。性格淳朴憨厚,笑容腼腆谦逊,这不就是活脱脱的熊大吗?!
进一步了解后,我们才知道,这个网名还被赋予了更深的意义。
麦地来客
广兴卫第一次见到熊云辉一行时,没太在意。反正家里就这样,再来多少领导,能解决多大问题?
那是2018年9月4日,熊云辉第一次来到东川区红土地镇蚌德村麦地小组,开展扶贫工作。
自全国脱贫攻坚战打响后,西山法院积极响应。把脱贫攻坚当作重要工作来抓,深入推进、做稳做实、力求成效。3年前,院党组委派熊云辉带队帮扶麦地小组。
曾经因铜矿而名震全国的东川,因历史原因成为“国家级贫困县”和被国务院确定的“资源枯竭城市”。熊云辉了解到,红土地镇为高寒山区,昆明市最高海拔4344.1米的雪岭雄踞于此,2006年,全镇农民人均年收入只有1184元。
尽管做好了心理准备,但当熊云辉第一次站在麦地贫困户家时,内心还是受到震动:情况比他想象中的要糟糕。
刚到门口,门里门外堆满了垃圾和柴火,进到院子里,目光所及之处也堆满了杂物。没有衣柜,床上、桌上到处丢着脏衣服;没有橱柜,碗筷堆在塑料桶或者盆里,上面盖着一块已经看不见原本颜色的毛巾...除了一张勉强可以睡人的床,没有多余的家具。
这家户主叫广兴卫,穿着有些邋遢,胡须头发老长。随行的村干部介绍,广兴卫小时候因生病一条腿落下了残疾,现在40多岁还没娶媳妇,也没其他家人,自己一个人过。
又调查了几户贫困户,情况跟广兴卫家有些相似。熊云辉注意到,生活的窘迫使屋主们特别局促不安,没有精气神。
贫穷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大伙儿对生活没了希望。
扶贫先扶志!这次入户调查结束后,他跟村民们说:“大家伙儿先把家里收拾一下,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!”
看得见的变化
从那以后,熊云辉就和蚌德村结下了不解之缘。无数次,驱车奔走在红土地的山川沟壑之间。
在了解村民面临吃水难、如厕难、垃圾堆放等困难后,他向法院党组汇报,申请达二十五万元经费给村子修了一个饮用水池、两个公共厕所、两个垃圾收集站。
了解到村庄照明条件不好,一到晚上,这里又黑又冷,老人、孩子出行不便,而且还增加了刑事案件的风险,他又向院里汇报,想办法筹集经费,为蚌德村安装了15盏太阳能路灯。
每次走访,熊云辉和同事们都会带着“福利”过来,尽可能让村民们的生活改善一些。过年过节更是少不了米、油、衣服被褥等慰问品。
村民们也和他越来越熟络,大家都说,有困难就找“熊大队长”。
听电视的人
“看铁蹄阵阵,踏万里河山……”这是一次走访中,熊云辉和组员踏进贫困户赵兴安家里“听”到的一段电视剧。没错,就是听到的。
赵兴安非常喜欢看电视,他用攒了很久的钱,在二手市场淘到一台电视机。“我还想着熊队长来的时候可以一起看电视了,没想到被忽悠了,没有画面,只有声音。”赵兴安说。
熊云辉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。
在走访调查结束后,他向院内报告了这一情况。西山法院领导拍板:“不仅要在物质上帮扶村民,在精神生活上也不能落下!”于是,一台台40寸液晶屏电视跟随着扶贫物资被送到了帮扶村民的家中。
“法院帮我们配的电视实在太好了,现在想看什么就看什么!”说到电视,电话那头,赵兴安一个劲地跟我们说感谢熊队长、感谢法院的话。
和你在一起
广兴卫第二次见熊云辉时,有些诧异。他没想到,几周前“送东西”来的这位“领导”又来了。这次,同样带着慰问物资。不同的是,这位“领导”送完东西,又跟他聊起家常来。
“之前我对生活特别消极,觉得人生就这样子,没什么指望。谁来了都没用。”广兴卫说,刚开始,自己也只是对熊队长礼貌性地应几句。后来没想到他干脆拿起扫帚,说要帮自己一起打扫院子。“这时候我也不好意思了,开始收拾自己和这个家。”
熊云辉说,广兴卫是一个内心很丰富的人,之前是因为对生活失望,就觉得什么都不好。对这样的人,一定要站在他的身边,设身处地为他着想,帮他重新建立起对生活的希望。之后,他每次到村上扶贫慰问,必去广兴卫家。送东西、嘘寒问暖、聊聊家常。
“熊队长鼓励我要先乐观起来,跟我说了很多掏心窝子的话......后来还鼓励我不要光靠慰问金生活,让我养羊养鸡,自己的生活也就好起来了”,广兴卫说,“这位老大哥50多岁了,有一次生病了还大老远给我送东西来,我真是心里挺感动的。”
同样感动的还有晏林美,一位87岁的小脚老太太。
因为一双金莲小脚,老人基本买不到能穿的鞋子。以前都是自己做鞋穿,人老了渐渐就做不动了。在一次走访中,熊云辉得知老人无鞋可穿后,跑遍了昆明市的几个大商场,终于给老人买到了一双合适的鞋。
晏林美用颤巍巍的双手接过新鞋时,感动得抹眼泪。
天气预报器
“老大哥,你的脚怎么肿了?!”有一次,广兴卫觉得熊云辉走路不对劲,上前挽起他的裤腿看。熊云辉笑着说:“这呀,是我的天气预报器。”
这位曾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“荣誉天平奖章”的优秀司法警察,34年的“戎马生涯”也在他的身上留下不少“荣耀勋章”,他这个“天气预报器”就是其中之一。
2007年,在河口的一次执行行动中,一辆货车朝着熊云辉呼啸而来,身后的警车将他的退路堵死,顷刻之间,他被擦飞出去摔倒在地,造成全身多处骨头破裂、右腿骨粉碎性骨折。他后来回忆说:“当时我腰上配枪中的子弹被挤压到枪膛了,差一点就会爆炸,这要是爆炸了,后果不堪设想啊!”
这次事故后,熊云辉被鉴定为8级伤残,从此一遇天气转凉,脚就会肿胀疼痛。
扶贫小组成员段国东是一名有着26年驾龄的老司机,他说:“一般去走访一次需要两天时间,早上8:30从法院出发,中午才能到县城。有一段山路特别窄,只能通过一辆车,太阳大的时候,柏油路面晃得睁不开眼,起雾的时候能见度有时只有两三米,170公里左右的路得开4个小时。我的任务就是必须把队长和扶贫人员安全送达和接回。”
“来回8个小时的车程,每次天气不好的时候,队长的腿总是会疼。有好几次到了村民家,我看见他的脚踝已经肿得特别高了,但是他从没喊过一句疼,从没因为腿伤而耽误过一次走访。”段国东说。
母亲的埋怨
“你都这么大年纪了,扶贫怎么不派个年轻的人去?”一开始,年迈的母亲对儿子的工作表示不理解。不善言辞的熊云辉只是对母亲说:“院里那么忙,年轻人还有更多事情等着他们去做。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!”
扶贫的任务一接就是3年。作为扶贫工作队的小组长,熊云辉承担了25户村民的脱贫攻坚工作。如今,58岁的熊云辉头上已经冒白发。
3年,风雨无阻、不分朝夕,将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带到帮扶村民身边,将西山法院的扶贫物资送到他们手中,一次又一次地鼓励他们积极面对生活.....
3年了,老母亲也逐渐理解了儿子的坚持,只是在每次出发的时候,会说上一句“注意安全,早点回家!”
来自大山里的长诗
今年7月,在一次入村走访完之后,熊云辉收到一封信,打开一看,竟然是一首诗。这首提名只有短短一个“谢”字的长诗,让熊云辉看得湿了眼眶。信中说:
曾经,我不会写“您”
以及久违的“谢”字
残躯和残心在孤傲中前行
不明白,更不懂“您”的含义
我试着去寻找
问过青山,觅过大地
今日您给了我答案
......
最后落款是“建档立卡户:广兴卫”。在诗的最后,他说,熊队长多年的相伴,把他枯萎的心灵“浇活”,让他重新看到了阳光和希望。3年了,广兴卫终于郑重地说出了那个“谢”字。
更多的感谢像潮水一般出现在我们采访的每一个村民口中:
“有党、西山法院和熊队长的帮助,我们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,以前我们半个月都不一定能吃上一顿肉,现在我们两三天想吃肉就能吃上了。”
“生活吃穿基本没有问题了。”
“法院送的东西娶媳妇都够了!”
“过年过节院长亲自送米送油,太感谢了!”
“要自食其力、努力生活,积极面对困难,感谢现在的好政策!”
......
欢迎“熊出没”
动人的诗句、朴实的感谢,都饱含了村民对西山法院帮扶小组的浓厚情谊。一名村干部说:“熊队长的微信名叫作熊大,和他的人一样,太接地气了!就算是真的熊,我们也举双手双脚欢迎更多这样的‘熊’出没。因为给我们村子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,还有大家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。”
“熊大”当然不孤单,他背后站着整个西山法院。
3年来,西山法院在做好审判工作的同时,投入了大量人力、物力进行扶贫工作。前后筹措资金30余万,为麦地小组修建基础设施以及发放必要的生活用品、慰问品。西山法院党组坚持“真心贴群众、脚步丈民情、司法暖人心”的理念,积极推进精准扶贫工作,要切切实实看到帮扶村民的生活好起来。
“院里人力和经费非常紧张,但我每次回去反映问题,院领导总是第一时间想尽各种办法解决!”熊云辉说,“院里要求不放弃任何一个贫困户!”
3年时光,西山法院帮扶小组无数次往返于法院和麦地小组,党组书记、院长杨越,党组成员、副院长张绍辉等多名院领导多次挤出时间,入村、入户进行走访和慰问。167.2公里的扶贫路上有暴风雨雪、漫山大雾;有狭窄惊险,也有日夜兼程。困难总是挡不住扶贫的脚步。院领导和扶贫人员每次都详细了解村民的困难,认真研究,对症下药,快速落实,把西山法院的温暖送到村民家中。
“看着他们的生活好起来,我们是真开心。”一名扶贫人员说。
如今,西山法院结对帮扶的村民已全部脱贫。“现在也不能松懈,要巩固成果,防止返贫的情况出现。”熊云辉说。
任务没有结束。“熊大”还将继续出没在山间麦地……